屁股痛、腿麻,未必是坐骨神經痛!當心梨狀肌壓迫神經
你是否也曾以為:「屁股痛就是坐骨神經痛」、「腿麻一定是椎間盤突出」?但如果你腰部沒有不適,卻有臀部痛、腿麻等症狀,真正的問題可能不在腰,而是被忽略的「梨狀肌症候群(Piriformis Syndrome)」。
這種來自臀部深層肌肉壓迫坐骨神經的情況,經常被誤診而延誤治療,造成久治不癒的慢性疼痛。
✅如果你有以下症狀,就需提高警覺
- 坐超過半小時,屁股就隱隱作痛
- 腿麻、腳痠,但腰部檢查正常
- 做過多次復健仍反覆發作

梨狀肌的腫脹與發炎,且在臀部深處產生明顯痛點,通常在坐時、轉換姿勢時特別疼痛。
什麼是梨狀肌症候群?
梨狀肌是位於臀部深層肌肉中,最上層的一塊扁平錐形肌肉,負責協助大腿外旋或外展動作。而人體最大神經 : 坐骨神經,正好從梨狀肌下方穿過,甚至部分人會直接穿越肌肉本體。
當梨狀肌緊繃、發炎或腫脹,就可能像橡皮筋勒住坐骨神經,引起臀部疼痛與腿麻或刺痛感。

梨狀肌症候群的成因與症狀
✅常見成因
- 久坐、姿勢不良(如辦公族、開車、翹腳)
- 運動不當(跑步、深蹲、核心肌無力)
- 假日型運動傷害、瑜伽或登山過度使用臀肌
- 骨盆歪斜、產後骨盆不穩、關節活動受限
✅常見症狀(疼痛與麻感並存)
- 單側臀部深層悶痛、刺痛,常在久坐、翻身、上下樓時加重
- 腿麻但腰不痛,是關鍵診斷線索
- 壓痛點位於臀部深層,按壓會有牽引感
- 有時會出現走路跛行或髖部緊繃感
✅梨狀肌症候群 vs 椎間盤突出:常被混淆的屁股痛真相
梨狀肌症候群 | 椎間盤突出 | |
壓迫位置 | 梨狀肌壓迫神經 | 腰椎間盤 壓迫神經根 |
疼痛範圍 | 臀部痛為主, 延伸腿麻 |
腰痛為主, 放射至下肢 |
是否腰痛 | 通常沒有 | 常有腰痛 |
加劇因素 | 久坐、盤腿、 壓迫梨狀肌時 |
彎腰、久站、 搬重物 |
觸診反應 | 臀部深層有壓痛點 | 腰部壓痛或神經牽拉測試陽性 |
影像診斷 | MRI 無異常 | MRI 可見病灶 |
如何才能精準診斷梨狀肌症候群?
由於梨狀肌症候群屬於軟組織與神經交界處的病灶,傳統影像如X光或 MRI 往往無法看出問題,正確診斷需要結合臨床評估與高階影像工具,常見臨床檢查包含:壓痛點測試、神經牽拉測試、肌骨超音波、診斷性麻醉注射等。
成功案例 / 中年男性・長期臀部深層疼痛困擾者
主訴右側臀部長期隱隱作痛多年,運動後會更加惡化,復健電療皆無效。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梨狀肌腫脹並輕微壓迫神經,接受2次PRP與鬆解注射後,明顯緩解疼痛,恢復正常生活。(※本案例僅供參考,實際療效因人而異,進行療程前請與醫師一同評估討論)
治療方式:從傳統到精準注射並行
梨狀肌症候群其實代表著骨盆周圍的關節和軟組織已變得不穩定,需要周全的治療。
✅傳統保守治療
包括熱敷、徒手按摩、肌肉鬆弛劑、NSAIDs止痛藥、電療等,但因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,一般電療與熱敷難以深入達到發炎部位,成效常有限。
✅精準增生療法
- PRP或高濃度葡萄糖注射:刺激自癒機制,修復發炎梨狀肌;加強鄰近的薦髂關節和腰薦椎韌帶,強化骨盆穩定與耐力。
- 坐骨神經鬆解注射:分離肌肉與神經間沾黏,改善神經滑動。

✅骨盆穩定訓練
個人化運動訓練,矯正骨盆歪斜、強化核心穩定度,預防復發。
別讓模糊的診斷,耽誤治療黃金期
痛沒有好,有可能是方向錯了!梨狀肌症候群雖小眾,卻不罕見。它就藏在被忽視的肌肉深處,唯有透過精準超音波診斷,才能揭開真正病根,為你的疼痛找出正確方向。
增生療法/PRP注射須知
有些情況則不適合增生療法,包括嚴重的肌腱撕裂傷、軟組織全斷、開放性骨折、開放性傷口、或患部處於感染發炎狀態等。如同其他注射治療,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、僵硬或淤青。
增生療法須多點注射、多次治療,可能令人怯步,還好注射時會使用很細的針和少量麻藥來減少疼痛。需提醒的是,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,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,以確保治療品質。
文章審閱:新竹菁英診所院長 / 黃佳君醫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