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同撰文:尤稚凱醫師、菁英診所

菁英診所復健科醫師/台灣增生醫學會副理事長/超音波及再生注射治療講師

下背痛變棘手 因「腰薦髂」皆失守

一名中年男子因肌肉酸痛去嘗試踩背按摩卻引發左側下背痛,直到疼痛加劇且伴隨腿麻腳麻才就醫,診斷為坐骨神經痛但復健並無改善。之後求助於菁英診所復健科尤稚凱醫師,確診病根源自左側薦髂關節炎及韌帶撕裂傷,並因代償作用造成腰椎四五節右側小面關節錯位,導致「腰薦髂複合體失能」而衍生種種疼痛,在借助增生療法精準治療各個病灶後,腰薦髂結構才得以恢復平衡。

腰薦髂複合體 腰薦髂複合體因環環相扣、牽一髮動全局,成為疼痛共同體。

以為是坐骨神經痛 原來傷在薦髂關節

尤稚凱醫師描述,這名患者先前在別處就醫時照過X光,結果顯示正常,由於患者主訴為屁股後方疼痛,且從腿到腳一路產生麻感,因此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。然而,尤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,患者左側薦髂關節發炎、薦髂關節韌帶有撕裂傷,應為當初踩背按摩所造成的原發性傷害,產生的傳導痛並非坐骨神經受到壓迫,而是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所併發的「假性坐骨神經痛」。

下背痛有骨牌效應 身體代償所致

尤醫師進一步解釋,由於腰椎、薦椎、髂骨在結構上為複合體,也是疼痛共同體,當患者左側薦髂關節出狀況時,為了減少症狀,坐姿時重心容易移到右側,於是讓腰椎右後方小面關節承擔代償任務,以維持平衡,因而受到連累變成難兄難弟。尤醫師透過超音波即發現患者腰椎四五節後方右側小面關節錯位,且關節囊發炎腫脹,難怪患者除了下背痛與傳導痛,也明顯感覺到腰痛,此為續發性傷害。

PRP修復關節韌帶 腰薦髂結構重獲平衡

為了恢復腰薦髂結構的平衡,上述所有病灶都必須精準治療。尤醫師說明,理想的對策為採行增生療法,在超音波導引之下,將增生藥劑 (如高濃度葡萄糖水、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) 直接注射至薦髂關節內、薦髂關節韌帶撕裂處、以及小面關節內,並一併強化腰椎周圍韌帶,以改善發炎、修復損傷、提昇腰椎穩定性,經過五次治療,患者大致上可說是痊癒了。

增生療法/PRP注射須知

尤醫師補充,如同其他注射治療,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、僵硬或淤青;也有些情況不適合增生療法,包括嚴重的肌腱撕裂傷、軟組織全斷等。需注意的是,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,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,以確保治療品質。

下背痛及早治療 避免腰薦髂結構失衡

尤醫師最後強調,不論下背痛病根出在哪裏,腰薦髂結構勢必變得不穩定,為了要代償局部不穩,陸續會衍生更多問題,不但會讓腰薦髂一一失守,還會往上影響頸椎與顳顎關節,往下則影響髖、膝、踝,使得問題層出不窮,因此下背痛輕忽不得,唯有及早治療才能杜絕後患。

尤醫師也提醒,在接受增生療法獲得改善後,務必要時時保持正確的站姿與坐姿,並避免久坐,同時也要藉由運動強化背肌、腹肌、骨盆底肌肉等,才是預防下背痛復發的不二法門。

醫師專欄連結

劉博仁醫師

尤稚凱醫師

洪辰宇醫師

黃昱喆醫學博士

黃佳君醫師

蕭詠嫻醫師

康曉妍醫師

陳光耀教授

曾家瑜醫師

吳佳璋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