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處:早安健康 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醫師 / 2025-09-17

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 /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
喝水法則,不渴就不喝,渴了就喝

喝水錯了真的會生病?很多人以為「喝水」就是渴了就喝、不渴就不喝,但其實喝水方式錯了,真的會讓身體出大問題!最近遇到三位病人,他們的狀況就很值得大家借鏡。

案例一:不愛喝水的女士

她一天只喝大約 500c.c. 的水,覺得「反正不渴就不用喝」。結果經常泌尿道發炎,三天兩頭得吃抗生素。

泌尿系統需要水來沖刷細菌,當水分不足,就像溪水乾涸、雜質堆積,自然容易細菌孳生。

案例二:喝水太多的女士

這位女士50公斤,很養生,每天灌下將近 3000c.c. 的水。雖然喝很多,但因為時機不對(常常睡前還喝一大杯),結果晚上頻尿、睡眠品質差,白天精神也不佳。

我提醒她:睡前 2–3 小時要減少喝水,改變習慣後,夜間頻尿大幅改善。

案例三:流汗脫水小中風

一位男士在工地工作流汗多,卻平常不太喝水。有一次大量流汗後沒有即時補水,嚴重脫水,引發 腦梗塞中風!

流汗代表水和電解質都會流失,如果沒有即時補充,會讓血液濃稠、增加腦血管意外風險。

黃金喝水法則

喝水不是「越多越好」,也不是「想到才喝」。最正確的方法是:少量多次、掌握時機。

  • 早起先喝一杯溫水:幫助腸胃蠕動、促進代謝。
  • 餐前半小時喝一杯:幫助消化,但不要在餐中狂灌,以免稀釋胃酸。
  • 兩餐之間慢慢補水:少量多次,像給植物澆水一樣,讓身體循序吸收。
  • 運動或流汗工作時補水:運動前小口喝,運動中每 15–20 分鐘補充 150–200c.c.,運動後再補足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。
  • 睡前喝水要拿捏:沒有頻尿困擾的人 → 睡前可小口補水,避免血液過稠。有夜間頻尿的人 → 睡前 2–3 小時就要減少喝水,幫助減少夜尿,改善睡眠品質。

小提醒

  • 每天需要的水量 ≈ 體重 × 30c.c.(60 公斤的人 → 約 1800c.c.)。
  • 白開水才是最乾淨的水分來源,飲料、咖啡、酒精都不能取代。
  • 等到口渴才喝水,其實已經是輕度脫水,所以要養成定時補水的習慣。

這三個案例告訴我們:

  • 喝太少水 → 泌尿道發炎、感染風險大增
  • 喝太多水(時間錯誤) → 夜間頻尿、睡眠品質下降
  • 流汗不補水 → 脫水嚴重,甚至引發腦中風

喝水不是小事,它跟腎臟、心臟、腦血管健康息息相關。記得:喝水要「喝對量」、更要「喝對時機」!粉絲朋友們,你今天喝對水了嗎?覺得有幫助,快分享給身邊的家人朋友,提醒他們「聰明喝水,健康一生」!

《文章由劉博仁醫師授權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》

專欄醫師簡介/門診時間

劉博仁醫師

尤稚凱醫師

洪辰宇醫師

黃昱喆醫學博士

黃佳君醫師

陳光耀教授

蕭詠嫻醫師

蕭博隆醫師

康曉妍醫師

吳佳璋醫師

江家瑋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