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菁英診所,審閱:自然醫學 黃昱喆醫學博士

美國夏威夷州自然醫學醫師/中華生醫 醫療顧問/菁英診所 健康管理門診醫學博士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,截至2023年5月28日,全球已超過7.67 億確診新冠病毒病例和超過690萬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病例;而台灣目前為止約有250多萬人確診,隨著確診人數增多,及病毒型態不斷演化,感染後新冠病毒康復後仍有身體不適患者也逐漸增多。

新冠後遺症,長新冠,確診後遺症

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,陸續出現失智前兆症狀,咬合關節僵硬無法閉合,造成進食說話困難,左側肢體反應變慢,行走200公尺就必須需要休息,全身疼痛等狀況。

長新冠個案故事

47歲賴小姐去年7月時不慎確診新冠病毒,康復後的陸續出現失智前兆症狀,咬合關節僵硬無法閉合,造成進食說話困難,左側肢體反應變慢,行走200公尺就必須需要休息,全身疼痛,當時住院打點滴及維生素B群情況都未能改善。

於是賴小姐向醫師尋求協助,評估症狀疑似長新冠引起的慢性神經發炎,造成血腦屏障受損導致,給於薑黃、維生素D3,及靜脈營養點滴,控制發炎狀況,賴小姐在接受營養建議一個月後,已經可以順利進食,也能表達說話,現在已能煮飯恢復正常生活了!

何謂長新冠(long COVID)

長新冠是在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後,所遇到一系列新的、復發或持續的健康問題。大多數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會完全康復,但目前國際上研究指出大約10%至20%的人,會在疾病復原後,身體開始出現一系列不適現象,為期可能幾周甚至到幾個月以上,這些造成身體的影響統稱為新冠後遺症(post COVID-19 condition)或長期新冠(long COVID)。

長新冠的症狀

患有長新冠人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,這些症狀可能會在感染後持續數週、數月甚至數年,有時症狀甚至會消失並再次出現。根據流行病指揮中心指出,本國人常見九大後遺症,分別為呼吸道、掉髮、紅疹、憂鬱、焦慮、失眠、心悸、胸痛、腦霧等神經認知功能症狀。

長新冠高危險群

確診新冠肺炎,根據研究指出若有符合以下條件,就有可能較高的機率發生長新冠。

  • 年長者
  • 新冠肺炎症狀嚴重,例如住進加護病房或有使用呼吸器
  • 確診第一周有超過5種以上的新冠症狀,如發燒、喉嚨痛、流鼻水、嗅味覺異常、關節痠痛等
  • 50-60歲的女性
  • 確診新冠肺炎的同時,身體有其他疾病的感染
  • 長期抽菸和酗酒
  • 慢性疾病: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肥胖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腎臟病
  • 確診期間抽血數值異常:淋巴球低下、血小板低下、d-dimer,LDH,Troponin 過高、CRP,Ferritin,IL-6過高、凝血功能異常

造成長新冠症狀的生理機轉

感染新冠病毒後,有部份的人會因為感染導致病理生理變化,引起免疫系統失調、發炎性損傷等後遺症,其機轉如下:

▶ 肺部

  • 自由基和發炎因子過多,傷害血肺屏障
  • 異常凝血狀態,提高肺部血栓風險
  • 過高IL-6和IL-8,提高肺纖維化風險

▶ 腦部

  • 慢性神經發炎,造成血腦屏障受損
  • 自律神經失調,提高腦部血栓風險
  • 長期異常免疫反應,造成慢性神經受損

▶ 心血管

  • 慢性過度發炎,提高心肌炎風險
  • 血管內皮細胞受損,提高血管動脈硬化風險
  • 長期異常免疫反應,提高心臟纖維化風險

▶ 神經肌肉

  • 多處神經發炎
  • 粒線體訊號異常,使得肌肉與肌膜受損,造成肌少症

▶ 免疫系統

  • 細胞激素風暴,造成多重器官損傷及衰竭的風險

▶ 精神心理層面

  • 免疫系統攻擊額葉,造成注意力、記憶力下降,產生所謂腦霧的風險
  • 感染後的腦部急性發炎,提高憂鬱、失智前兆的風險

長新冠錯綜複雜,三方著手解決根本

確診後若出現以上症狀,就要注意可能已經有長新冠的現象,由於長新冠症狀多元,需從多重方向進行分析,建議要尋求醫療協助。

  1. 降低發炎和平衡免疫系統

    降低失衡的免疫對身體個多的傷害
  2. 提高粒線體功能

    改善疲勞,並提高各個器官組織的修復能力
  3. 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

    緩解長新冠對各個器官組織造成傷害而產生的症狀

正確補充營養素,重建身體機制平衡

降低發炎和平衡免疫系統

  • 魚油Omega-3:降低過多的細胞激素與發炎因子
  • 維生素D3:提高輔助型T細胞,平衡免疫系統
  • 薑黃素:降低過多的細胞激素與發炎因子
  • 多酚類:降低體內過多的自由基與氧化壓力

提高粒線體功能

  • CoQ 10:提高粒線體中電子傳遞鏈的能力,增加能量ATP
  • 肉鹼:把長鏈脂肪酸運送到粒線體,產生能量ATP
  • B群:幫助粒線體中的檸檬酸循環,產生能量ATP

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

  • :幫助血管擴張,提高血管內皮細胞功能
  • 精氨酸:幫助血管產生一氧化氮,降低血管發炎與鈣化,清除自由基
  • 肉鹼:降低細胞激素與自由基對肺部的傷害,也能提高肺活量
  • 纖維/益生菌:維持腸道菌叢平衡,穩定腸道的免疫系統,減少因菌叢失衡產生的內毒素,降低體內發炎風險
  • DHA:修復血腦屏障與腦部神經細胞,降低神經發炎
  • 磷脂絲胺酸:修復腦部神經細胞的細胞膜,並維持腦部神經傳導的穩定

醫師專欄連結

劉博仁醫師

尤稚凱醫師

洪辰宇醫師

黃昱喆醫學博士

黃佳君醫師

蕭詠嫻醫師

康曉妍醫師

陳光耀教授

曾家瑜醫師

吳佳璋醫師